习言道|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******
2月2日是“世界湿地日”。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,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湿地的重要性,提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。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02/02/a15164b1623c44fab96323fb84e9b3d9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02/02/d1959aba2e5f4590b6109319e4bfe8d2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02/02/b14a35d8b2a44b2c84682eb76c7d4ae4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02/02/7f5ee4ec731f4c09a9a64b376d8ea7fe.jpg)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02/02/5c46cac368ba4cc398b1de6da3fafb17.jpg)
广州医院成功为患者植入国产人工心脏******
中新网广州2月2日电 (蔡敏婕 黄睿)心脏移植手术是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,但由于供体稀缺,“人工心脏”成为新手段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日公布,一名患者植入中国产人工心脏,现恢复良好,已达到出院标准,目前在院进行社会化训练。
该名患者早前因缺血性心肌病、心肌梗死到医院就诊。经过诊断,他整个左心功能低下,普通的药物治疗和手术的作用已不大,心脏移植是首选。然而,自然心脏供体极度缺乏。在综合评估患者右心功能良好的情况下,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治疗团队与家属商量,决定开展持续6个小时的人工心脏植入术。
人工心脏被誉为“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”,其主要功能是利用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泵血功能,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。全球人工心脏技术共经历了三代技术路线的演变创新与发展。近年来,人工心脏开始进入中国的临床试验,给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重获新生的希望。
该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郑俊猛称,此次为患者植入的是中国产人工心脏,于2019年8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复上市,是一个可以替代心脏工作的装置,血泵一端连接心脏,另一端通过一根人造血管缝合在大动脉上。机械动力替代心脏收缩吸出血液后,再泵出输送至全身,主泵头塞在心尖的位置,通过转子运转进行泵血,外置一个显示屏,可持续观察人工心脏转速及电量。
目前中国心衰患者约在500万名。近年来,人工心脏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。
“植入人工心脏后,一年的生存率可以提高至90%以上。”郑俊猛说,人工心脏可以通过人工泵头增加血流量、改善症状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而部分非器质性病变患者,可通过人工心脏短期植入恢复心脏功能,后期甚至可摘除人工心脏恢复心脏自主泵血功能。
郑俊猛认为,要让人工心脏惠及更多的患者,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,降低材料等成本。(完)